GPT - 一个简单的Prompt大幅提升ChatGPT翻译质量,告别「机翻感」
2025-01-22 08:19:30    1.4k 字   
This post is also available in English and alternative languages.

宝玉xp - 《一个简单的Prompt大幅提升ChatGPT翻译质量,告别“机翻感”》


无论是Google翻译、DeepL翻译还是ChatGPT,翻译大段英文的时候,“机翻感”(机器翻译的感觉)都很强,一看就是机器翻译的,很生硬,但是自己手动润色又太费时间。

我以前花了很多努力让ChatGPT去“意译”而不是“直译”,让它模仿特定写作风格,效果能做到比谷歌翻译和DeepL强,但还是能感觉有“机翻”痕迹。

基于我前面的研究成果(怎么能让AI帮我挑选最好的翻译结果 ),我发现对于普通的翻译,如果让ChatGPT翻译两次,先直译一次,然后再基于第一次结果意译,整体翻译质量会上一个大台阶,而且经过第二次翻译后,“机翻”的痕迹已经不明显了,很难看出来这是机器翻译的结果。

当然你还可以让ChatGPT继续重写润色,但经过我的实验,对于 GPT-4 来说两次翻译已经是性价比很好的方式,既不用增加很多Token和时间成本,同时得到没有什么“机翻”痕迹的结果。

可以对比看翻译的效果。


1. 翻译一次

下图是只翻译一次的效果,完整会话历史:

新闻翻译帮助(382KB)

摘取最后一句话:“就像扎克伯格一样,盖茨曾从哈佛退学,以建立一个历史性的科技公司。就像扎克伯格一样,他是他领域的神童型人物。就像扎克伯格一样,他在一路奋进的过程中,创造了粉丝,树敌,也引发了反垄断的担忧。”


2. 翻译两次

下图是让它翻译两次的效果,第一次翻译的结果差不多,但是第二次翻译的结果明显有很大改善。
完整会话历史:

翻译英文新闻(524KB)

同样摘录最后一句话:“与扎克伯格相似,盖茨也曾离开哈佛,去创建一家有着重要历史意义的科技公司;他们都曾是各自领域的奇迹之子;而且他们都在强势冲刺的过程中,赢得了粉丝,也树立了敌人,并产生了反垄断的担忧。”

虽然「翻译一次」的效果也不错,但是显然「翻译两次」的效果明显要更好一些。

理论上来说这个思路对于翻译任何语言都可以,原理都是一样的,就是要多次翻译,并且要输出每一次结果,下一次翻译要基于前面的迭代。

建议你也可以试试。


3. Prompt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----------
你是一位精通简体中文的专业翻译,曾参与《纽约时报》和《经济学人》中文版的翻译工作,因此对于新闻和时事文章的翻译有深入的理解。我希望你能帮我将以下英文新闻段落翻译成中文,风格与上述杂志的中文版相似。

规则:
- 翻译时要准确传达新闻事实和背景。
- 保留特定的英文术语或名字,并在其前后加上空格,例如:"中 UN 文"。
- 分成两次翻译,并且打印每一次结果:
1. 根据新闻内容直译,不要遗漏任何信息
2. 根据第一次直译的结果重新意译,遵守原意的前提下让内容更通俗易懂,符合中文表达习惯

本条消息只需要回复OK,接下来的消息我将会给你发送完整内容,收到后请按照上面的规则打印两次翻译结果。
------------

翻译文章的时候,如果太长需要手动把文章拆成了大小合适的块,逐批次翻译,最好每次只是编辑之前的内容,避免上下文超长。

这篇文章 《马克·扎克伯格谈 Meta 的两大风险赌注——以及被“打脸”的经历》 是我用来测试的,除了标题都是原始的翻译结果,可以看看。翻译过程参考图一、图二、图三、图四。才发现只能分享第一次的消息历史,不能分享编辑后的,图四的消息历史见下图。


图一(124KB)

图二(139KB)

图三(119KB)

图四(131KB)

图四的消息历史(528KB)

如果你不能用GPT-4可以看看这篇:GPT - 如何让 ChatGPT-3.5 大幅提升翻译质量,也能像 GPT-4 一样执行复杂指令


4. 如何理解

宝玉xp - 理解《一个简单的Prompt大幅提升ChatGPT翻译质量,告别“机翻感”》

今天给朋友解释 《 GPT - 一个简单的Prompt大幅提升ChatGPT翻译质量,告别「机翻感」 》 这个Prompt,开始他没听懂,我说可以这么理解:

想象下你是个中学校长,现在有一篇英文新闻要翻译给学生看,你有两个老师:一个英语老师精通英语,但是语文不太好,写出来的东西很生硬;一个语文老师精通中文,英文不太好,但是中文很好,写出来的东西流畅通俗易懂。

于是你让两位老师一起协作:

  1. 先让英文老师将英文翻译成中文,可能读起来有点不通顺,但字面意思准确,这就是直译;
  2. 然后让中文老师将英文老师翻译后的中文稿子重写一遍,让它通俗易懂(意译)

最后将中文老师重写后的结果交给学生阅读。

如果你联系现在比较火的智能体(AI Agent)概念,你也可以想象是在一个Prompt里面用到了两个智能体帮你干活。